自動化大潮下 最快被機器替代的是職業白領?!發表時間:2017-11-24 00:00 7月15日“鋼鐵俠”馬斯克在美國州長協會演講時表示,自動化技術必然會對就業市場造成顛覆性沖擊。因為未來機器人將有能力做任何人類所做的事情,并且做得比人類更好。 在座的美國各州首腦注意力一下子被馬斯克調動了起來,因為若真如此,與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的低價商品相比,自動化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將更為直接深遠,直接打擊這些政治家的選舉票倉。 曼哈頓研究院高級研究院、西北大學教授Mark P. Mills近日在City Journal上發表文章,稱 自動化技術替代職業白領的未來將比預期中來得更快。 創造性毀滅正在橫掃城市中心 自動化技術不可告人的秘密是,開發一個機器人替代初級律師,要比替代熟練的電工來得更容易。這一事實也幫助解釋了為何經濟學家和政客深受“創造性毀滅”的困擾,而就在不久前,他們還認為這對社會而言利大于弊(編者注:創新能夠從內部不停地革新經濟結構,即不斷地打破舊有的秩序和結構,同時再不斷地創造新的結構,進而帶來經濟增長,這一過程便被稱為“創造性破壞”)。他們辯稱,科技和自動化提高了生產力,并創造了更多就業崗位。 不過到了自動算法時代,他們就沒那么自信了。這也不奇怪: 創造性毀滅并未席卷工廠和農莊,反而橫掃了城市中心,搶奪了白領的工作。多年來白領群體對“工作的終結”爭論不休,但毫無疑問,很多人害怕的未來已經成真。 自動化:表面的新奇 深層的革命 大部分媒體關注的焦點,在于手工勞動正被逐步替代——貨真價實的機器人在人們面前做事,遠比云平臺上看不見的服務“機器人”來得更加直觀。但是把目光聚焦在快餐店里翻著漢堡肉的人形機器人,不過是在混淆視聽。真正的革命發生在別處。 不僅如此,自動化也并不能解釋重工業崗位的萎縮:制造業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投資在過去十數年中一直非常低迷。而作為自動化的關鍵指標以及最終目的的生產力,也沒有出現明顯的攀升。制造業廠家在科技方面實際上是投資不足的。 但是硅谷卻一直致力于為商場、好萊塢、酒店、交桶、報刊、電視、金融乃至教育產業量身定做革命性的軟件?,F在市面上的有些算法軟件教起小學數學來,比教育學士畢業的人類更加出色。目前由官僚和監管者批閱的大量文件,也正逐步交由算法處理。 在這塊龐大服務業市場上混口飯吃的職業白領們,將會驚恐地發現自己在職場上已經走投無路。 自動化的產業滲透方興未艾 再把眼光放得更加長遠,就會發現自動化對產業結構的顛覆,遠不止于此:近兩百家“獨角獸”企業——像優步這樣估值超過10億美元、風險投資趨之若鶩的初創公司——中,有90%屬于服務業。 在產業方面有如此明顯的“偏好”,并非沒有原因。超級計算機上搭載的軟件,可以在云平臺上以最低的成本進行過往無法想象的信息處理任務,從解讀X光片到管理被動式基金都能輕松完成。但一旦牽扯到了工程設計和硬件融合,挑戰就會相應放大,復雜程度也因此倍增。一個微不足道的故障,在視頻軟件上導致的也許不過是播放的卡殼,但在機器的操作系統上發生,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。 無人駕駛車輛的概念炒作歸炒作,在實現可行的傳感器、制動器、動力系統,確保安保性和安全性方面,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。 高盛一份報告中指出,目前汽車行業仍然是唯一深度自動化的制造行業;在其他產業中,自動化應用的進度還不到20%-30%。 總有一天,在“生產資料”方面,終將掀起一場網絡革命。而現如今,正在經歷翻天覆地變化的,我們不妨稱之為“管理資料”。變革的效果,當以史為鑒——經濟增長得到大幅度提高,更多就業崗位的產生——但這一次過程當中的社會陣痛,注定會波及職業白領和企業管理層面。信息時代浪潮下失業的藍領工人,曾上街抗議,呼聲高漲;而這一次面臨自動化浪潮,輪到職業白領哀嚎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文章分類:
行業新聞
|